PET磁共振是什么?
PET磁共振(PET/MR) 是一种融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(PET)和磁共振成像(MRI)的先进医学影像技术。它结合了PET的功能代谢信息和MRI的高分辨率解剖结构信息,为医生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诊断依据。
基本原理
PET部分:通过检测人体内的正电子发射体(如氟-18、碳-11等标记的化合物)在代谢过程中的分布,反映生物体内的生理、病理过程。
MRI部分: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,通过检测人体内氢原子核的共振信号,生成高分辨率的解剖图像。
应用领域
肿瘤诊断与分期:可用于肿瘤的早期发现、定性、定位及分期,通过检测肿瘤组织的代谢活性,判断肿瘤的生长速度、恶性程度以及是否有转移。
神经系统疾病:在帕金森病、阿尔茨海默病、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,可以检测脑部神经递质代谢的异常,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支持。
心血管疾病: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,如动脉粥样硬化、缺血性心肌病等,通过结合PET的分子影像和MRI的软组织对比功能,实现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识别和诊断。
优势
无辐射损伤:与PET/CT相比,PET/MR检查所接受的电离辐射剂量更低,因为MRI对人体没有放射性损伤。
高灵敏度和准确性:PET/MR能够同时提供功能代谢信息和解剖结构信息,提高了病变的检测灵敏度和诊断准确性。
全身显像:一次检查便可发现全身是否存在危险的微小病灶,适用于全身性疾病的筛查和诊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