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ET核磁有辐射吗?
PET核磁检查(PET-MRI)是一种结合了PET(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)和MRI(磁共振成像)的医学影像技术。在PET检查中,需要向患者体内注射微量的放射性示踪剂,例如18F-FDG(氟代脱氧葡萄糖),这种示踪剂具有一定的放射性。然而,所用的放射性核素量很少,半衰期也较短(短的在12分钟左右,长的在120分钟左右),因此,示踪剂在受检者体内的存留时间很短。一次PET全身检查的放射线照射剂量远远小于一个部位的常规CT检查,因此,PET检查的安全性相对较高。
MRI部分则是一种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身体内部图像的技术,它没有使用离子辐射,因此不会产生放射性损伤。结合PET和MRI的PET-MRI技术,由于MRI部分没有辐射,且PET部分使用的放射性剂量较低,所以整体上PET-MRI检查的辐射风险是相对较低的。
总的来说,PET核磁检查确实涉及一定量的辐射,但是这种辐射的水平是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的,并且远低于其他一些放射性检查方法。在进行PET核磁检查时,医生会权衡检查的益处和潜在的辐射风险,并在必要时才会推荐使用。